/ IDEAS

碎碎念 NO.3 - 我讨厌人情社会

碎碎念 NO.3 - 我讨厌人情社会

是的,非常讨厌!

我妈对我的教育是非常传统的人情社会观念教育。她总是跟我强调要“会做人,不要读死书而不会做人”,“会做人”的体现就是要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知晓人情世故,方便出事的时候可以找“关系”。其实这种观念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也不算是错的,毕竟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消除掉,但是我真的非常不喜欢“找关系”这种行为。这种不喜欢要归结于我母亲给我带来的割裂感。一边教我不要欠人人情,一边又在做着到处欠人人情的事情。

Case NO.1:小升初找保安上重点班

这件事情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离谱。起因是根据教育政策,我的户口只能上镇里最差的初中,母亲听信别人的话,说要“找关系”让我进重点班,于是带着一袋水果,拖着我去了街道的安保处,想把我进初中重点班的事情托付给其中的一个安保人员。

我是拒绝的,我跟她说读书的事情找他有什么用?她不听我的,只说不去你怎么知道有没有用。

她低声下气地求人家让我进重点班,人家一个劲地说他没办法,他没办法管到学校去,奈何我妈听不进去。只能转战问我妈我的分数多少,听完分数后他肯定地跟我妈说不用担心,我的分数不找人也能进重点班的。就这样子拉扯了好久我妈最后才带我回了家。

我当时很难堪,我讨厌这样子的母亲。第一是觉得她想找关系都没找对人,我说了她也不听,最后闹这么一通这么尴尬;第二是讨厌这种不公平的人情关系社会。

可能是这件事情带来的难堪大于感动,我至今都不觉得她去求人让我上重点班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每次想起来都觉得离谱又让人感到可笑。

Case NO.2:发展“关系”

人情社会不可或缺的就是“关系”。母亲一直在发展“关系”。某一天走过一条街,她说她有个什么表哥好像住这边,非要我跟她一起上人家家里拜访一下,一个我听都没听说过的亲戚。她说他很厉害,在哪个单位工作。

不知道在哪里翻出他的电话,打过去说在他家楼下,不知道他家怎么走。“表哥”到楼下接我们,带到他家。

我一直没有说话,一直在观察这个“表哥”。

他说话都是文邹邹的,不像土土的潮汕话,更像是将普通话译成的潮汕话,所以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他一直都在保持礼貌,话里话外都是在保持距离,即使母亲一直在跟他攀亲。

我get到他的意思,人家明显没有想跟我们深交的意思。我催促母亲回家,她不肯,说刚坐了一小会而已。

想是母亲后来也意识到人家根本不屑跟我们这种穷亲戚来往,“表哥”就此昙花一现,不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Case NO.3:贪小便宜而忽略的“人情”

到我上了高中,学校是封闭式教育,只有周末才回家。某次周末回家我妈突然跟我说谁谁谁送了一瓶蜂蜜,想要我教他儿子英语。

我问她蜂蜜你收了吗?她拿出来给我看。

我很生气,质问她为什么不先问过我愿不愿意教。我自己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很忧心,在学校偷偷哭了很多回,回了家她还一直给我找事情做。

她说:你不想教可以不用教。

我说:你都收了人家东西了,还说不用教?你把东西还给人家,我没有时间。

她说:人家都送了,怎么好还回去?你不想教我就跟他说你没时间就好了。

由于她不肯还,我只能硬着头皮教了几次。

其实这件事情最困扰我的不是“人情”,而是我母亲非常不尊重我。没有问过我有没有时间,愿不愿意,直接把我架起来,这也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原因。

最后

写到最后我分不清是因为讨厌母亲谄媚的样子还是因为自己不被尊重而记得这些事情。应该是都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