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 NO.7 - 新思考
上周因为工作任务量陡然增加,到周五都没有抽出时间来写周报,这周便抽个时间对这两周一起做个总结。
迷茫怪圈循环
我时常有很多事情想做。想学习乐器、想学缝纫、想学英语、想学健身,想学除了工作以外的所有东西。
我的习惯是,每当学习一样东西时,我就会全身心都投入进去,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其中,直到学完为止,再学习下一样。但实际情况是每一样的知识都是学不完的,就会导致我现在在学A,但是心里一直想着学B,如果把B一起加进学习计划,又会因为我在A上面需要花很多时间而导致B只能学习一点点甚至学不到什么。总之就是对时间分配的把控不够细致,同时自己又很拧巴。
特别是这周,我因为在钢琴上有些受挫,考级曲练得我很痛苦,就想暂时换一件事情来做,想继续学习英语,又是在找资料上花了很多时间,至今毫无头绪。
我在想是不是每天分配在钢琴上的时间太多了,每天3个小时的练琴时间过后,我确实没有什么时间再做其他的事情了。
现在又是在准备英语资料和工具的路上,一直没有真正地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写完上面这段话我又跑去做日程表了 = = (肯定又是无法完全执行的)
对比译学法
最近两周比较少看书,看书的话也是看跟英语有关的,比如汉英对比学习以及英语语法。印象比较深的是《汉英对比与英语学习》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非英语母语人群学习英语不应该抛弃母语,而是应该要借助母语,通过母语和英语对比,积累两者的不同,最后实现“(输入)英语–>地道汉语–>英语(输出)”。
在众多英语学习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得让自己有英语思维,尽量在全英环境中学习英语。此书的作者认为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我们尚未学习好英语,便没有“使用英语思维”一说;另外想要全英环境,除非是出国,但是能出国的人也比较少。既然无法完全抛弃母语,那堵不如疏,我们就要利用好我们的母语,通过对比译学法,实现英语学习。
对比译学法需要平时多积累汉英之间不同的地方。造成我们哑巴英语的原因是我们将英文翻译成汉语时,总是囫囵翻译,看了一眼知道了大概的意思就不再深究,导致当我们要将对应地道汉语翻译成这句英文时,就无法表达出来,所以在英译汉时就应该认真翻译成地道汉语。
最近刚好有英语四六级考试,我看微博热搜的讨论中有人说为什么扇子是fan。这个单词我们一直都是理解成风扇的意思,印象中fan=电风扇。在最近的英语译学法学习中,我刚好记录到了这个单词,这个单词不仅有名词扇子的意思,还有动词扇风的意思。还挺神奇的,瞬间觉得对比译学法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除了《汉英对比与英语学习》,我还看了《赖氏经典英语语法》。不得不说,语法书是真的好枯燥,每看几页就开始犯困 = =。但是知识点是真真扎扎实实的,就是怎么都进不去我脑子…本来打算这周囫囵过完一遍先的,结果还是看不完…生活还不够苦吗?我为什么还要吃这种苦?
写在最后
写日记或者周报真的一件很治愈的事情。原本我是带着迷茫、焦虑和不安开始这边文,尽管自己没有写下什么有用的文字,但是写着写着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这些文字一丝一丝抽走了,心情好了很多。